前几天在edn上看到这么一则新闻:MIT Team Wins MEMOCODE 2007 Hardware/Software Co-Design Contest,顺着这个新闻找到了openhard上kevin的这篇文章,感触颇多。
新闻大概内容,kevin已经介绍,就是麻省理工学院在本月16号揭晓的MEMOCODE2007软硬件协同设计大赛中夺冠。获得者的设计由 Bluespec的ESL工具综合产生。来自美国和欧洲的9个队参加了比赛,只有 MIT 和 Virginia Tech提交了最终结果。
比赛要求用软硬件协同的方法完成矩阵相乘MMM的设计 , 主办方给出了C语言源程序以及它们在XILINX XUP V2PRO 板上的基于power pc 的参考设计,作为大赛的起点. 比赛的队伍要在FPGA上充分利用硬件加速和软件优化, 完成1000X1000阶的矩阵相乘计算,耗时最少的获胜。
参赛队伍的结果以及大赛的起点的参考设计可以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这个网站里找到:
http://www.ece.cmu.edu/~jhoe/distribution/mc07contest/
这是一次趋势的指向,直接的意义是,如果你有一个用C语言写的程序,利用ESL工具,可以自动将它转化为硬件实现, 如果其中有无法转化的部分,可以自动映射到嵌入MCU中完成。
想起了什么?XUP。这需要你所使用的平台同时具有硬件现场编程能力,又有嵌入式高性能CPU核,kevin作为xilinx高层,说"符合这个条件的非XILINX的FPGA莫属"。但如果把软核算上,实际上肯定不止XILINX一家莫属的,不过不得不承认hardcore方面,XILINX是做得很好的。XUP就是这么一套非常适用于做这种竞赛工作的开发平台。
在我们大部分高校还在使用verilog和VHDL不断编写相对底层的代码的时候,国外早就将电子设计上升到了系统级高度,目前来看,system generator还算逐渐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那么ESL这一系列工具呢,急需所有硬件设计的朋友参考学习。
有差距才有进步,我们要多多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理念,才能在高校这个层面上不至于落后太多。openhard.org在开源共享的方面已经带了一个非常好的头,中国的硬件设计力量应该团结起来,因为我们已经落后太多。用一位加拿大的prof的话来说,中国的研发和加拿大差距有10年左右,几乎都是应用没有研究。那和美国,和top10的学校比呢?不乐观啊。
如果有机会真正深入学习这方面的话,我会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发到这里的。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 风雷的技术天地 [ http://www.forwind.cn]